我喜歡仰望天空,看著天上的雲朵與晴空,
有時候,白靄靄的雲朵旁,會有灰色或暗灰色的烏雲陪襯著,
很快地,不一會兒,烏雲已經開始籠罩在整片天空中,
速度來得之快,讓我歎為觀止大自然變化的速度;
當然,有時候也是相反的,仰望天空時烏雲密佈,
但很快地又轉換成晴空萬里,這種情形也是經常發生的;
好似人生,每個人活著,總是會遇到自己出其不意的發生跟事件,
而每件事似乎都是老天爺特別為你量身定制安排好的,想躲也躲不了、想推也推不掉,
就像是來考驗你的心智一樣,
遇到了,如果不面對想逃想走,下一次還是會遇類似的事情,
讓你不得不好好反省自己去調整心態面對它!
媽媽自從三年前七月暴瘦開始,到當年度十二月被醫生診斷有阿滋海默症以來到現在,
我的心情從“無法接受"階段、到離職陪伴媽媽安排去日照中心的“忍受階段"、
到現在媽媽住在24小時的安養中心快兩年的現在,
似乎自己的心境已來到“接受”階段了!
怎麼說呢?上週六一樣在疫情期間無法家屬探視的情況下,
安養中心的護理師再度跟我諮詢同意讓媽媽吃打糊餐(將食物絞碎),
同時也再度跟我說媽媽現在的狀況已經是失智症重度的症狀,
即便媽媽還沒回診做診斷,護理師也清楚肯定地表達媽媽現在的狀態跟先前一樣是失智症的住民病患症狀相同;
安養中心的護理師在接觸的這兩年,知道她並沒有學過心理學或學過同理心的專業課程,
對於家屬的情緒反應等等是她不在乎的,她也只是在表達陳述事實,
這兩年來面對這樣的護理師,我也是在學習如何應對,
護理師面對的是“事情”,家屬面對的是“親人”,
而這樣的情況,我這兩年的感受是:了解就好了!
所以上週六護理師再度很有自信地講著媽媽的狀況是重度,
過不久可能會插著鼻胃管進食,或是開始坐輪椅等等,要我有心理準備時,
我發現自己心情已不在像以前每次聽到後情緒都被影響起伏很大,
像是心電圖那樣起伏起伏,
而是感覺自己的心情是平穩地,而且可以好好的跟護理師說:”儘量讓媽媽開心就好“;
台灣針對長照機構的人才培養,確實也是現在一直被忽略的一環,
除了長照中心不夠以外,專業的長照人員(有證照的)也不足,
像媽媽入住的安養中心所安排的照顧者,大多都是外籍看護在照顧,
除了語言上的溝通問題以外,屬於專責能夠好好陪伴住民的台灣專業人員少之又少,
這兩年看懂了,也了解了,接受就好了!
媽媽人生的後半段,走的是這樣的路,相信也是她始料未及的,
也感謝媽媽,因為她正在歷經這個階段,也讓我跟孩子們學習到對自己身體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除了身體健康以外,心靈上的健康也很重要,才不會影響到生命品質!
好好活著,讓自己的人生不遺憾,微笑地離開這人世,是我人生的最終到達!
共勉之